现在看来,苹果公司很难在iPhone 8的显示屏上嵌入指纹传感器,而且该公司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因为该技术无法正常工作,因此,iPhone 8将采用面部识别而不附带指纹扫描功能。不过,苹果长期以来的竞争对手微软认为,指纹传感器在整合到显示屏上的潜力很大,并且开始对这种技术进行专利化。
美国专利局9月7日公布了一项微软作为申请人,几名微软公司工程师被列为发明人的专利。该专利描述了一种技术,其主要将指纹传感器置于显示器的触摸层之下,使用若干传感器和图像处理芯片来授予对受保护设备的访问。
微软在专利当中描述了技术如何发出光信号并且通过显示屏的玻璃保护层,然后用各种光电检测元件检测捕获的反射光。然后,系统将拼接出捕获的信息用来创建提供或阻止对设备访问的合成图像。微软这项技术和苹果在iPhone 8上所做的尝试惊人相似。
微软表示,无边框或非常薄的边框设备不能在显示区域外留下足够的空间安装指纹检测组件。苹果iPhone 8采用边缘到边缘的显示器,放弃了边框,这就是为什么苹果将指纹传感器放在屏幕下面的努力最终失败。
由于微软不太喜欢在移动设备上投资,所以这种技术本身可能不会在Windows智能手机上看到天日。同时,专利只是证明微软确实在研究新技术。
专利转化堵在了哪里
“目前,高校的高价值专利运营不够仍是短板,缺机制缺平台、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渠道不畅、机制不活。”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指出
法治周末记者 高原
冯帆(化名)最近有点坐不住了。
新闻上,山东理工大学教授毕玉遂研发团队发明新型发泡剂的发明专利,仅20年许可使用费5亿元;中南大学周宏灏院士“个体化医学基因检测技术”7件发明专利,转让费1.8亿元;西南交通大学磁悬浮二代工程样车专利技术合同签约超1亿元……
生活里,在北京一家科研院所从事生物试剂研究的冯帆,在最近一次校友聚会时,他的几件专利被从事风投的校友看中,转让费用估算也能达到上亿元。
不过,冯帆想成功把专利转化出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一些高校的专家们表示,相较于我国高校拥有的几十万件有效发明专利而言,这些成功转化的案例仍是凤毛麟角。高校中不少高价值的专利成果仍处于沉睡闲置状态,亟待唤醒。
我国专利转化的现状是怎样的?为什么拥有专利多而成功转化的案例少?这其中的障碍是什么?又该如何补齐专利转化中的短板呢?